概況

中國農業大學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努力擴大開放,加速國際化進程,努力建成具有中國特色、農業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
學校與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荷蘭、挪威、丹麥、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俄羅斯、以色列、科特迪瓦、幾內亞等41個國家和地區的208所大學與研究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近年來,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圍繞學校建設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目標,梳理發展戰略,設計發展路線,重點加強與國際一流院校的實質性的交流與合作,與包括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一批在農業領域里占有領先地位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長期可持續的合作關系,實現教育、科研資源上互通有無。
我校積極開展中外本科生聯合培養項目、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交換生項目等一系列國際教育合作項目,同時與高水平大學合作建立國際研究中心,并投入專項資金支持各個學院根據本單位的發展定位、目標,引進外國優質智力資源,發展高層次實質性合作。
在國家構建新型外交戰略格局中,中國農業大學積極以教育、科技優勢推進農業領域國際合作,先后接待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總理卡姆拉?珀塞德-比塞薩爾、新西蘭總理約翰?基、坦桑尼亞共和國總統賈卡亞?姆里紹?基奎特等高層來訪。
學校始終致力于服務國家援外工作戰略,服務國家外交大局,堅持開展以農業教育、農業科技和農村發展為特色的教育援外工作。我校與西印度大學共建的“中特農業創新園”項目一期工程已經順利開園,是我國對加勒比海地區開展教育和科技援助新探索。中國農業大學歷來重視援外培訓以及與非洲國家的科研教學合作。結合教育援外培訓項目,大力開展非洲扶貧援助研究工作和為非洲政府提供政策咨詢,得到了我國政府和非洲當地的積極肯定,與坦桑尼亞蘇庫因大學的合作贏得坦桑尼亞總統高度贊譽。
我校第一所孔子學院2013年10月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西印度大學圣奧古斯丁分??鬃訉W院正式揭牌后,隨后正式開始漢語語言教學和中-特文化交流。以孔子學院為平臺,我校積極推動與特多的農業合作,與西印度大學圣奧古斯丁分校共建農業創新園,推動中國技術在特多生產創新。
隨著學校國際化進程的推進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對外交流的總量穩步增長。近年來,每年有來自世界知名高校的高級別團組近600人次訪問學校。中國農業大學積極爭取國家留學基金委經費資助,資助師生出國訪問交流、聯合培養、攻讀學位,服務于學校國際人才的培養,加強教師隊伍的國際化建設。近年來,中國農業大學獲得國家公派出國留學項目資助人數保持穩步增長,資助經費總計超過2億元。自2010年起,學校出國(境)人數首次突破千人規模,2010年至2014連續5年超過1100人次。中國農業大學積極爭取國家外專項目經費資助,緊密圍繞科研、教學核心工作,引進國外優質智力資源,特別為引進高層次人才來校訪問提供便利。2014年學校獲批外國專家項目經費達1073萬元,首次突破1000萬元。自2009年起,中國農業大學主請專家規模迅速增長,2009至2014年學校平均每年主請外國專家825人,教授等高層次專家占比45%至54%,20%以上的專家來自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高度重視留學生教育,2014年共有來自75個國家的562名國際學生在我校學習,其中55%攻讀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45%作為訪問學生進修專業課程、從事合作研究或進修漢語言文化。來自英國、巴基斯坦、美國、泰國、南非、孟加拉國、蒙古、日本、韓國、坦桑尼亞的國際學生人數居前十位。同時,學校依托優勢學科、通過管理創新自主設立整專業英文授課項目,目前在農學、農業工程和農村發展、農業經濟管理等專業領域開設了100多門英語教學的課程,以滿足國內外學生的不同需要。